根脉绵延两千余年 “秦中首槐”活力不减 树冠高25米 胸围7米 树冠投影面积300余平方米
生长在西安市周至县翠峰镇东红村的“秦中首槐” 首席记者 王健 摄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生长在西安市周至县翠峰镇东红村的“秦中首槐”。首席记者 王健 摄
“我是一株生长于西汉末年的槐树,仔细数数身上的年轮,原来我已经超过2000岁了。”
“我被大家认识,不仅是因为年岁高,专家还给我起了个封号,叫‘秦中首槐’,这让我感觉还挺威风的呢!”
2000多岁古槐树 在“树圈”地位很高
来到周至县翠峰镇东红村(官庄),沿着进村的道路一路走去,在平坦宽敞的广场上,一株古树矗立正中,粗壮的树干需三四名成年人才能合抱。树体分生五大侧枝,树冠远望如绿云,近观似翠盖,顶天立地,枝繁叶茂。在树旁的围栏边立有一块石刻,上面写着“秦中首槐”四个字。
周至县林业工作站工作人员介绍,这是一株古槐树,树冠高25米,胸围7米,树冠投影面积300余平方米。相传原生于汉代,唐代开元年间其根萌生新槐,测算树龄2000余年,经相关专家考证,这是陕西关中道上第一大槐树,因此得名“秦中首槐”。
关于这棵古树,还有许多故事。宋庆历壬午年(1042年),名士赵瞻策马西行,拜访隐居在村子周边的大儒张载时,曾在槐下休息,并在此处买地建庄修渠。从此,此处行旅过客不断。明永乐癸巳年(1413年),关中闹饥荒,当地官府曾在古槐下舍粥施救。民国初年,官庄民团剿匪,七人壮烈捐躯,村民也是在古槐树下祭奠英灵。
古树命运多舛 多轮修复逐渐恢复活力
一直以来,这株古槐都被村民们视为“镇村之宝”,但古树仍未摆脱多舛的命运。
1958年冬,大炼钢铁时,有人欲伐树做薪,好在村民们同心协力,古树这才被保留了下来,并加修了护树石栏,建造了280平方米的“槐荫池”凿池引水,润泽槐根。
1996年,村里有孩子在槐树的树洞里点炮引发火灾,瞬间浓烟漫天,村民见状竞相提水泼救,无奈火势太大,古槐树干在大火中受损严重,再加上周围环境、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,近些年来,古槐出现生长衰弱、树势逐年变差等情况。一场古树修复、复壮行动开始了。
周至县翠峰镇就古槐树保护工作召开专题会议,成立工作专班。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多次进村研讨,于2018年填平了“槐荫池”,给古槐换土施肥,拆除砼板垫层菱形砖,设置了透气孔,给树干树枝加设了支撑,并建了专门的观测井,积蓄雨水滋润树根,清理树洞刷桐油,这才使古槐焕发了新的生机。
今年,专家再一次对古槐进行了复壮,根据古树当前的长势、所处位置、立地环境,制定复壮修复方案,并且联系景观园林设计公司和施工队定期施工修护。经过多轮修复,效果明显,截至目前,古树逐步恢复活力,生长渐趋旺盛。
来源|西安晚报
记者|龚伟芳 张楷雯
监制|赵侠
制作|陈君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