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多
当前位置: 首页 > 综合

如何避免“指鼠为鸭”式闹剧?|天天速读

发布时间:2023-06-18 11:44:57 来源:北京日报


(资料图)

究竟是“鸭脖”,还是“鼠头”?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这桩“悬案”终于有了权威结论。据江西方面联合调查组最新通报,判定学生在就餐时发现的异物为老鼠类啮齿动物的头部,此前市场监管部门和当事学院未认真调查取证,发布“异物为鸭脖”结论是错误的。

耗时半个多月,这场全民围观的风波终于可以画上句号。回望整起事件发酵过程,公众对两点印象尤为深刻——

一是异物之恶心,责任之失守。安全卫生是餐饮工作底线。学校食堂出餐量大、就餐者多,更是安全重镇,监督本应更加严格。竟有鼠头出现在餐盘中,背后有多少道程序的责任失守?

二是处置之魔幻,真相之难寻。事件一经上网,便引发了大量关注。涉事方面的反应迅速,但着实给人一种仓促灭火的观感。比如,异物是如何检测的,判定为鸭脖的依据是什么,牙齿一般的东西是什么。一个个问号都没有拉直,徒有干巴巴的结论,加之当事学生的书面说明,当然很难让舆论信服,反而让事件陷入罗生门。最终不得不成立省级联合调查组,虽说给人一种“牛刀杀鸡”的观感,但能够一锤定音,也还是一件好事。

如今,相关追责和整治工作正接续展开,这起事件的热度也将渐渐散去,但其留给我们的思考还有很多。最直接的一条,就是透明度关乎公信力,公信力决定主动权。

任何单位都不愿意遭遇负面舆情,过去许多人信奉“摆平就是水平,搞定就是稳定”,能捂则捂,捂不住就撇清责任、浇灭热度,等待风头过去。且不说这本身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,更重要的是,在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,真相掩盖不住,舆论控制不了。越是生硬处置,摆出一副“不管你信不信,反正我信”的态度,越会适得其反,引得舆论滔天,最终陷入被动。从长远来看,这样的尴尬场面多了,势必蚕食公信力,让老百姓变成“老不信”。一旦塔西佗陷阱出现,这样的无力感实为不可承受之重。

自古套路留不住,惟有真诚动人心。不论时代怎么变,有错则改、真诚以待,都是应对舆情的不二法则。期盼这起事件也能够成为一记长鸣的警钟。

来源 北京日报

上一篇:有“颜值”,更有“产值”——杭州临平美丽乡村走访见闻

下一篇:最后一页